关于“气候变暖”的详细介绍
气候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气候变化周期、温室效应等。气候变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气候变暖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是被气象学家们称为“极端气候事件”的重大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气候变暖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气候变暖 - 简介
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具有高透过性,而对地球和低层大气放射出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气候变暖 - 数据
在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1.1f(0.6℃)。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0.5f(0.2-0.3℃)。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各国气象专家组成,研究全球气候趋势)此前预测,到本世纪末,随着二氧化碳的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升高1.5至4.5℃。但德国美因兹马普化学研究所的迈因拉特·安德烈埃教授及其研究小组的最新测算方法却表明,全球气温上升的最高幅度可达到6℃。
2012年7月,NASA负责监控全球地表气温的报告称,历史上最热的10年有9个年头出现在2000年之后,除了2012年还没完成统计之外,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是2010年,其次是2011年;与20世纪中期相比,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1℃。
中国
在20世纪,中国大陆地区的平均温度也已明显升高,年平均气温增加约0.8℃,其中冬季增暖最明显,夏季变化很小。中国1951~2004年期间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比全球同期平均增温幅度高得多,其中东北、华北和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北部等地区变暖更为明显。
气候变暖 - 原因
人口剧增因素
人口剧增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气候变暖 - 后果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多年冻土会融化,活动层加深,加强对人类在寒区线路工程及房屋建筑等方面的挑战。
3、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4、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5、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6、浅海水温上升会导致珊瑚礁的死亡而使之分布范围缩短。大型湖泊里藻類会大量繁殖, 有利于外來入侵物種的繁殖。
7、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温度升高会加强蒸发, 从而局部地区会更加干旱,植物枯竭。有些动物也会因寻找更适宜生活环境而迁移。
8、对生产领域的,例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较大。局部干燥会引起自然森林火灾的增加。
9、将感染疾病等传染病。病菌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10、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1、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气候变暖 - 应对
自从1979年召开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以来,世界各国政府日益高度重视全球变暖及其影响的问题。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点、国际政治活动的热点和国际减灾应急管理的焦点。随着联合国大会1988年通过保护气候决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4年生效,1997年出台的关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生效,国际社会逐步开展保护地球气候的实际行动。
另外,还专门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它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共同组建的,其主要职责是从科学、影响和经济学的角度评估目前所了解的气候变化情况,以及评估气候变化的各项方案,并根据要求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供咨询。
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合理使用土地(如退耕还林还草)等;
二是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和选用抗逆品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节水农业等;
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蓄,节约用水,开发空中水资源,海水淡化等;
四是改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立气候变化诱发疾病预警系统等;
五是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修建防护坝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