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健十大误区

2021-09-18 15:07:52 来源:随便吧天气频道 责任编辑:tianqi.95447.com

 误区一:戴上口罩防感冒

  寒冬时节,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很多,有些人以为这是冷空气伤了肺,所以他们外出时常常戴上一个大口罩。其实,人的鼻腔及整个呼吸道均覆盖着黏膜,黏膜下又有丰富的血管,血液循环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的过程中,已经经过一系列腔道的预热,接近了人体的体温,所以按理不会对呼吸道特别是肺部有很大的刺激。所以戴口罩只能对面颊部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完全依赖戴口罩防冷,会使机体变得娇气,不能适应寒冷的天气,这样也会感冒的。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误区二:舔嘴唇可防干燥

  嘴唇干燥不舒服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用舌头去舔,结果是越舔越干,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引起口唇粗糙变厚,形成医学上的“舌舔皮炎”。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黏液蛋白、唾液淀粉酶和无机盐类物质,在舔嘴唇时,犹如在嘴唇上抹了一层糨糊,水分蒸发完毕,这层糨糊发生干缩,于是嘴唇感觉更干燥,甚至造成嘴唇破裂流血。

  误区三:“全副武装”防冻疮

  有些人爱生冻疮,以为是天气冷、衣服鞋帽穿戴少了的缘故。所以刚一感到寒冷,就棉衣、手套、棉靴,裹得严严实实,却不知道这样做,会削弱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而且由于限制了运动,末梢血液循环不够,反倒更容易长冻疮。正确的作法是,衣物适当,多参加各种运动,经常搓手、跺脚,用热水泡浴。

  此外,有人认为,穿得越多越暖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因为衣服本身不具有产热的功能,只有保暖作用。衣服与肌体、衣服与衣服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气层,形成小气候区,减缓了外界冷空气和肌肤的热空气之间传导,达到保存人体热量的目的,从而让人感觉到温暖。然而,当衣服穿得越多太紧,使衣服与衣服之间的气层变得很薄,反而使人体热量的传导加快,衣服的保暖能力反而大打折扣;从生理方面来看,穿衣过多,会抑制人体调节机能的敏感性,减弱人体御寒能力。

  误区四:手脚冰凉用炉烤

  冬季人们的手脚长期暴露在外面寒冷的空气中,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使手脚变暖和,而把寒冷的手脚放在火炉边烘烤取暖,容易造成手脚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瘀血等症状。轻微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如果外出归来,要想给冷冻的手脚取暖,最好先轻轻揉搓,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

  类似的,有的人认为,脸部被寒风吹得麻木,用热水洗脸,能迅速使面部恢复常温。其实,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会迅速扩张,这样容易使面部产生皱纹。最好是用比体温稍低的温水洗脸,使气血运行慢慢恢复正常。

  误区五:关紧门窗保室温

  冬季气温很低,有的人为了保温而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导致室内长期不通风。门窗紧闭的居室里常弥漫着尘埃、人体本身的排泄物以及墙体与家具散发的化学物质等等,有害气体高度集中。所以,寒冷的冬季每天至少应在早、中、晚分别开窗换气45分钟,同时在饮食中注意多吃蔬菜、海带、水果、猪血等抗污染食物,以保持人体内清洁。

  误区六:睡觉蒙头可避寒

  冬季夜晚温度低,很多市民在夜里睡觉的时候,为了避寒总喜欢蒙头盖脸蜷缩在被窝里。其实被窝里空气十分混浊,气流不畅,并且氧气有限,从而很容易把大量的有害物气体吸入体内。早晨一觉醒来,不仅没有达到休息的目的,反而常常会使人感觉恶心、头晕、胸闷、脑胀。所以睡觉时一定要将头、脸露在外面,青少年儿童尤其应该如此。

  误区七:频繁洗澡防瘙痒

  洗澡不仅能清洁皮肤、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冬季洗澡却不宜过于频繁。因为洗澡时水温较热,加上用的香皂较多,时间一长,皮肤容易出现脱屑发痒的现象。另一方面,冬天由于气温低,皮肤表面的保护膜恢复很慢,首次洗澡破坏的保护膜还没有得到恢复,又洗第二次澡,这样易造成皮肤缺水,这也是不少人瘙痒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在冬季,最好隔三四天洗浴1次,且水温不宜过高,可以减轻皮肤的干燥度和瘙痒感的发生。

  误区八:不口渴无需喝水

  冬天昼短夜长,白天活动相对较少,几乎不怎么出汗。有的人认为,不口渴就无需喝水,这对健康十分不利。其实,冬天由于人体与外界温差大,人体与空气的热交换更显著,人体的热量和水分会不断通过蒸发和汽化方式向空气扩散,另一方面,冬季空气本身就十分干燥,人体的水分更容易散发。另外水是保障人体温度恒定不可缺少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容纳的热能比其他物质多。因此,冬天经常喝水既可补充体内的水分,又能贮藏更多的热量。

  误区九:喝烈性酒可防寒

  在冬季,许多男性朋友经常借助酒力来抵御寒冷。其实,饮酒只能给人暖身感觉,暖身感觉过后将是更加的寒冷。这是因为喝烈性酒后,由于皮肤内的微血管广泛扩张,热量通过皮肤向外散发,所以人们会感觉到皮肤很温暖。但是酒精毕竟不同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它产生不了多少热量,10克酒精在人体内氧化时仅能放出71卡热量,所以喝完酒后,由于机体这种不正常的散热会使热量大量丢失,温和的感觉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寒冷所代替。因此,喝烈性酒起不到防寒的效果。此外,经常饮酒会导致人体免疫力的减弱和御寒能力的降低,病毒和细菌可能乘虚而入,易引发感冒或其他疾病。

  误区十:饮食应荤多素少

  众所周知,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供给人体热量,特别是狗肉、牛羊肉等荤食还有温热的药效作用,冬季适当地多吃一些肉类能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但蔬菜、水果等素食是维生素、矿物元素等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这些微量营养素参与高热量食物的代谢,如果缺少它们,高热量荤食将无法发挥抗寒作用,肌体还会发生健康危机。因此,冬季饮食应该荤素搭配食用,确保人体获取均衡的营养。